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33
编号:13657552
肝部分切除术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的护理体会(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2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3
     【摘要】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肝脏外科实施肝脏部分切除术后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患者275例资料,总结分析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外科并发症共12例,其中腹腔出血1例,胆漏1例,膈下积液2例,胸腔积液4例,腹腔感染2例,切开感染裂开2例。患者术后腹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恢复较快。结论: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精心细致的护理,促进术后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不预防放置引流;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3-0069-02

    肝部分切除术是目前肝脏外科主要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可能出现腹腔出血及胆瘘等并发症,国内大多数医院的肝脏外科医师常规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以便早期发现相关并发症及预防术后腹水。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成熟,尤其是精准肝切除手术理念的应用,手术时间缩短,术中术后出血及相关并发症等明显减少。研究表明在肝脏切除术中预防性应用腹腔引流没有必要性[1]。现将在笔者所在医院肝脏外科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连续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275例患者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1年1月-2012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肝脏外科实施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275例,男179例,女96例,平均年龄(53.4±13.4)岁。原发病:原发性肝细胞癌218例,胆管细胞癌31例,肝血管瘤17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包虫病3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2例。其中186例为肝脏局部切除术,89例为左半肝切除术或右半肝切除术。均未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来实施手术。术前充分准备,改善肝脏储备功能至Child A级。术中应对肝脏创面仔细缝扎、止血,特别注意对血管及胆管断端的处理。关腹前需仔细检查手术野,有无活动性出血或胆漏。检查创面胆漏时可采取在腹腔冲洗后,在创面上铺一块白色纱布,观察有无黄色胆汁。
, 百拇医药
    1.2.2 围手术期护理

    1.2.2.1 术前护理 肝脏手术前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进展,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护理队伍的经验,消除或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增强其安全感和对手术的信任度。与患者亲属谈话,取得家属的支持,确保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手术。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及重要器官功能的检查。指导患者合理加强营养,对症支持治疗,改善其全身营养状况。术前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按上腹部手术范围备皮,清洗脐孔。必要时做好胃肠道准备。

    1.2.2.2 术后护理 按全麻术后常规实施护理。去枕平卧6 h,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2~3 L/min。给予患者心电监护至少12 h,应加强定时巡视,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及尿量,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伤口辅料情况,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黏膜等情况。加强各种管道如动脉置管、深静脉置管、胃管、尿管的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观察有无出血征象,特别是心率一般>100次/min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观察患者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发热、有无胸闷气促、腹胀及腹膜刺激等症状。疑有腹腔内出血、腹腔积液特别是膈下积液感染、胆漏的患者,及时行床旁B超检查,必要时穿刺放置引流管,术后若出现腹腔动脉活动性出血时应及时再次手术止血。
, http://www.100md.com
    术后第2天可先饮水,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的理论,术后提倡早期进食,以利于保护肠黏膜的结构,减少肠源性感染。指导患者可少量多次进食。早期进食糖类食物可形成肝糖元,对肝脏起保护作用。嘱患者注意生活规律。注意休息,以减轻肝脏负担,有利于肝脏的修复及肝功能的恢复。注意加强营养,饮食以优质蛋白质、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为宜。术后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腹腔内出血、腹腔内感染、腹水、胆漏、胸腔积液、伤口感染及住院时间等。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外科并发症共12例,其中腹腔出血1例,胆漏1例,膈下积液2例,胸腔积液4例,腹腔感染2例,切开感染裂开2例。腹腔出血患者经再次剖腹探查止血后治愈,胆漏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后15 d拔出引流管,其他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患者住院时间5~16 d,平均(8.3±2.8)d。患者术后腹部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恢复较快。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3.1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需要实施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大部分肝癌患者,往往合并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故肝部分切除术风险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快的康复是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不预防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肝部分切除术由于减少了潜在的观察病情变化的方式,对护理工作者对肝部分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细节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及时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及时发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患者死亡率。。

    3.2 术后腹腔出血的防护

    腹腔内出血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容易危及患者安全的并发症[2]。出血部位主要来自肝脏创面的动脉血管,也可能有裸区、两侧三角韧带、右侧肾上腺等处的出血。最主要的原因仍是术中止血不仔细、彻底,盲目相信器械及止血材料;结扎线脱落及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也是可能的原因。在术后早期,应动态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及中心静脉压(CVP)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的神智、意识等基本状态,评估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维持术后血压的稳定预防并发症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率>100次/min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对症处理。本组发生1例术后腹腔出血,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6 h时表现为血压稍有下降至105/60 mm Hg,但心率增快至120~130次/min,急查血红蛋白93 g/L,床边B超腹腔较多积液,立即判断为腹腔内出血,遵医嘱立即再次剖腹探查及腹腔止血,术中证实创面动脉出血,经仔细止血处理患者此后恢复良好。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水平的短时间内的变化,患者意识状态、皮肤黏膜、尿量及口干程度等可以协助医师直接判断患者有无腹腔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http://www.100md.com(徐燕 殷蓉)
1 2下一页